【安氏论坛贴精选】本土安姓历史资料7

    中华安氏网 2011年3月24日 安双通提供


【安氏论坛贴精选】本土安姓历史资料7

本土安姓历史资料

唐代安氏极为出色
在唐代的两百九十年天下中,安姓人士的表现的确是很出色的,像安庭坚、安敬忠,以及安金藏等人,都是史书留名的杰出人物,其中,又以安金藏的名气最为响亮。

武则天

安金藏,是唐睿宗的救命恩人。据史载,当唐睿宗当太子的时候,有人向其母武后诬告皇嗣将要反叛,于是武则天就命令来俊臣治太子之罪,这时,身为太常工人的安金藏向来俊臣大声唤道:"公既不信金藏之言,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",并且立刻引佩刀自剖其胸,当场五脏皆出,血流满地。这惊天动地的一举,终于使专横的武后幡然感悟"吾有子不能自明,使汝至此",因而免除了睿宗一场不知最后命运为何的大灾难。忠君之士,世所敬重,安金藏当然也自此千秋垂名了。

另外的两位唐代安姓名士,则都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人。 唐玄宗安庭坚是当时的太谷令,曾以行美政而被当地百姓立碑纪念;安敬忠,则是当时的会州刺史,以治水使会州免道淹没而传名。

五代时期最有权势
五代时期,天下大乱,而安氏也出过三位当时最有实权,最为神气的节度使,那就是西川节度使安潜:永兴军节度使安光邺,和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。他们三位,虽然都是独当一面,大权在握的重臣,但都能行仁政,一点也不飞扬跋扈,所以能在青史留名。其中的安重荣,更曾在石敬塘答应当契丹人之子时,痛言此事乃"诎中国以尊夷狄,此万世之耻也"而留芳百世。

后唐明宗时的应州人安重诲,家世更为显赫,曾经做到取决国家大事的中书令的高官,并且尽忠补过,甚吴贤名。当时的应州,是在今湖北省内,可见得在五胡乱华时期原来居住在甘肃、河南一带的安姓,也有了小幅度的播迁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
宋仁宗的时候,山西太原也出了一位著名的大将安俊,他守边多年,把当时动不动就跑到边境来骚扰一番的羌族整治的服服贴贴,羌人并又公开承认"仅畏安太保"可见他的声威之隆。

在东室最为衰微的微宗年间,安氏也曾出过一位倡议北伐的名臣安尧臣,他上书向皇帝提出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,说明"女真不可结与燕云不可取"的道理,深受徽宗嘉纳,累官至南平大守。

混有不少外族血统的安氏,在宋朝出的著名文士也不少,像安实、安俨、安焘、安丙等人,都是以文名而见称。其中,安实是荣安人,安俨是郃阳人,安焘是开封人,安丙是封邱人,显示宋时的安氏,仍主要繁衍于我国北方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
明代以后,短短数百年间,安氏的播迁甚快,不但大陆的南方有了安姓的人家,甚至一海相隔的台湾,也出现了不少安姓的人士的足迹。
作者:安双通 (2010-11-11 13:56:06) 

安姓-郡望堂号
【郡望】
凉 州:汉武帝十三刺史部之一。东汉时置州,治所陇县(今甘肃张家川)。辖今宁夏、甘肃及青、陕、内蒙各一部。曹魏移治姑臧(今武威),乃仅辖河西地区。曾属吐蕃。五代西夏为西凉府。元西凉州。明凉州卫。清雍正时置凉州府,仅辖武威及其周围数县。民国废府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姑 臧:治所在今甘肃武威。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走廊的政治、军事重镇。先后为前凉、后凉都城,南凉、北凉也曾一度都于此地。故址在今甘肃武威市。原名盖臧,为匈奴所筑,后音讹为姑臧。西汉建姑臧县,隶武威郡。东汉时为武威郡治所。三国曹魏时置凉州,以姑臧为治所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武陵郡:汉置,治所先在义陵(今湖南溆浦南),辖境包括今湖北西南部、湘西及黔、桂各一部。后移临沅(今常德西)。郡境渐次缩小。隋改临沅县为武陵县(今常德)。隋唐朗州武陵郡,均治武陵。以后武陵为鼎州、常德路、常德府治所。民国改常德县。
河内郡: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,以南、以西为河外。楚汉之际置河内郡,辖今豫北的西部,治怀县(今河南武陟西南)。西晋移治野王(今沁阳)。隋于野王为河内县。隋唐河内郡即怀州。元怀庆路。明清怀庆府。河内县之名不变,常为治所。民国政府时,改河内县为沁阳。

【堂号】
安姓主要以“济世堂”为堂号。自立堂号:正伦、济世、中和、天全等。
安姓-字辈 安姓某支安氏字辈:永怀道兴大,世贤邦国光,积善传家远,福禄自天开。
湖南邵东安氏老班次:天佐文明永,志思大朝廷,继应长春士,学能治邦国,宗光耀荣承,良傅元祖德,万代网纪定,忠孝惟作则。新班次:节义效先贤,福寿康宁悦,彝训昌盛典,乾坤辉伟业,玉金钦翊瑞,高仪通锦泽,广浩丽秀绵,正衍显英杰。
日照安氏家谱口诀:贤才培茂,郁乃可宏,丰宝熙亮,传在百纵,述作中继,肇利久清,建以常基,增尔元贞,效金慎言,修其箴铭,光华克昭,美丽正廷,象举贰全,延善敦荣,德泽普耀,景庆升平,有志加益,兴起功成。

山东阳谷安氏字辈:景秀恩宪广,兴佳兆子常。
徐州丰县安氏字辈:其赵槐映继,利方在允时,文意孝忠良,井德显代自。
山西安邑安氏字辈:行居洪大,应天维知,新崇礼厚,德信文学,忠孝顺能。 安姓-迁徒分布
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,分居于河南洛阳、甘肃民勤和武威、湖南溆浦和常德等地,其中尤以甘肃、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,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:凉州、姑臧、武陵郡皆出此二地。

三国两晋南北朝时,北方战乱频繁,烽烟四起,中原士族大举南迁,安姓也不外其列。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,故南迁安姓,多出甘肃支脉。此期,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,却也有发展。三国曹魏有安同,辽东人,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,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,晚年又大兴寺塔,其族大支多,甚为兴旺。

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,居于河南洛阳,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,不分彼此。

安姓   
唐代以后,安姓日渐活跃,名人不断涌现。唐代有安禄山,为居营州柳城(今辽宁朝阳县)的胡人,本康姓,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,由此,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。后安禄山叛乱遭镇压,安姓分逃于各地。
宋元时期,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,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,由此,中原人士大举南下,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、江苏、浙江等地。
作者:安双通 (2010-11-11 13:56:48)

明清时期江苏无锡、金匮多安姓。
明初洪武、永乐年间,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迁于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浙江等地。

清代有闽、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,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。

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,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,另安徽、河南二省也多安姓,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。

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,人口较多,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。

安姓-相关名人 安期生安期生:琅琊人,相传曾跟从河上丈人学仙术,常在海上卖药,当时人称他为“千岁翁”。

安清:字世高。安息国太子。

安同:曹魏时辽东人,在官明察,长于校练,家法修整,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。

安金藏:唐代长安(今陕西省西安)人,为太常寺乐工。

安禄山:(703—757),营州柳城(在今辽宁朝阳)人,原名轧荦山,

安民:宋代陕西长安(今西安一带)人,著名石匠,当时著名的石碑,皆出其手。

安熙:元代藁城(今属河北省)人,性淡雅,喜垂钓,著有《默庵集》五卷。

安伸:淄川人,明代万历年间进士,官至太仆少卿。著有《柱史草》等。

安盘:明代嘉定州(今属上海市)人,官至兵科给事中,嘉靖初,以争大礼廷杖除名。著有《颐山诗话》二卷。

安大嵬:明代云梦(今属湖北省)人,性雅,不慕功名,博学好古,精纬候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
安维峻:甘肃省秦安人,著有《四书讲义》、《诗文集》。

政协主席安子介安鸿勋:清江苏金匮(今常熟)人,官训导,善行草书。
安昶:清江苏金匮人,喜临摹古帖,尤善草书。

安文钦:陕西绥德人,清末秀才,抗战时期积极与八路军合作,建国后,历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,第一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被称为“陕西四老”之一。著有《满腹牢骚记》。

安子介:浙江定海人,第六届、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,八届、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。

安东(1918-1966),四川省阆中县凉水井(今阆中市凉水乡)人。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3年冬,由县苏维埃保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6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政治部宣传员、秘书,第265团政治处敌工队队长,红四方面军指挥部机要科机要股股长。参加了长征。 国学百科(http://www.guoxuewiki.com),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百科全书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期轮训队政治指导员,军委一局一科科长,军委作战部一处副处长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任冀热辽军区参谋处处长,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参谋处处长,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参谋长,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参谋长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军委对外联络处处长,情报部三局第一副局长,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办公室主任,兼军委办公厅机要秘书处处长,装备计划部副部长,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。
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二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66年5月21日非正常死亡,终年仅48岁。1973年,安东的夫人写信给聂荣臻,要求为安东作出恰当结论。聂荣臻认为:关于安东同志的非正常死亡问题,建议国防科委党委按中央1972年45号文件指示精神,作出恰当结论,并报军委审批。后经中央军委批准,安东按病故处理。

安志敏(1916-1967),原名安天江,四川省阆中县红土乡人。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。1934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。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。

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任阆中少共县委书记,红四方面军第30军89师267团政治处秘书,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见习参谋,后随西路军远征河西走廊,失败后随西路军经历艰险到达新疆,编入新疆中共新兵营整训学习。参加了长征。

抗日战争时期,任新疆航空队飞行训练班学员。

解放战争时期,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飞行队队长,飞行大队副大队长,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空军部主任,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航空局航行处处长。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6航空学校校长,空军副军长、军长,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。

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。荣获三级八一勋章、三级独立自由勋章、二级解放勋章。1967年7月23日逝世,终年51岁。
作者:安双通 (2010-11-11 13:57:50)

明朝 安姓:迁琼始祖安贵,江西饶州府鄱阳县人,明代渡琼任文昌县清澜所军户指挥使,落籍文昌。
作者:安双通 (2010-11-11 13:58:29) 

运城 ,据考古与史籍记载,大约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群居从耕.四千二百年前,尧"定九州贡赋",属冀州.后"禹践天子位于安邑",全境为畿内.西周时安邑、解梁同属晋,战国时归魏,魏都安邑。
  秦置郡县,安邑为河东郡治所,解梁属之。
  西汉安邑为河东郡首县,始置解县。
  魏、晋因之。
  北魏、西魏,解县先后更名安定、南解、绥化、虞乡;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),安邑南北分设,是境为北安邑。
  隋开皇十六年(569),安邑县兼置虞州,隋大业初(605),罢州为县。义宁元年(617),置安邑郡,领安邑、虞乡、夏县。
  唐武德元年(618),罢郡复置虞州,解县复名而属。唐武德三年(620),析安邑县地置兴乐县,故治今北相镇西北,属秦州。贞观元年(627),复入安邑.贞观十七年(643),解县并入虞乡县,同属蒲州.贞观二十二年(648),复置解县,属河中府.唐乾元元年(758),更安邑名为虞邑,属陕州.唐大历四年(769)复名安邑县,隶河中府.
  后汉乾元年(948)九月,始置解州,治解县,辖安邑、解县、闻喜。
  宋,安邑县属解州,隶陕西路河中府。
  金初置解梁郡军,隶河东南路。贞裕二年(1214),为节镇宝昌军,安邑属之。
  元复名解州,安邑仍属之,隶平阳路。元贞初(1295),改隶晋宁路总管府。
  明,安邑县隶平阳府解州。
  清依明制。雍正二年(1724)九月,解州升为直隶州,隶平阳府,领安邑、夏县、平陆、芮城、垣曲五县。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河东道移驻安邑县运城,辖平阳府、蒲州府及解州、绛州、隰州、霍州二府四直隶州。
  民国元年(1912)1月2日,运城建立河东晋军政分府,改解州为解县。民国2年(1913)3月,复置河东道于运城,辖安邑、解县等35县。民国19年(1930),废道理。民国26年(1937)10月,安邑为第七行政主任公署治所。民国27年(1938)3月,阎锡山统辖的安邑、解县县政府移驻山区。民国28年(1939)4月,日军在运城置河东道,领安邑、解县等23县。民国31年(1942)5月,抗日政权稷麓县政府在上王乡牛庄成立。民国33年(1944)6月安邑成立抗日县政府,政权属太岳五专署。
  民国34年(1945)8月20日日军投降,河东道废。阎锡山设第七专员公署于解州,辖芮城、永济等六县。十四专员公署于运城,领闻喜、猗氏等八县。同年9月,革命根据地建立安北县民主县政府,隶太岳五专署。同年12月改隶太岳三专署。
  民国35年(1946)初,安邑抗日民主县政府改称安邑民主县政府。同年3月,更名安夏行政联合办事处。民国36年(1947)3月,撤销安北民主县政府,安夏行政联合办事处,成立安邑县民主政府。
  民国36年(1947)4月26日解县解放,置解县民主县政府。同年12月28日、29日运城、安邑相继解放,分别成立运城市政府、安邑县政府。民国37年(1948)7月,由太岳区改隶陕甘宁边区晋绥十一专署。民国38年(1949)2月又归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。
  1950年运城专区治运城,辖运城、安邑、解县等1镇17县。1954年撤运城专区归晋南专区。1954年7月解县与虞乡合并为解虞县,县政府驻解州。1955年7月,运城镇并入安邑县。1958年11月21日,安邑、解虞、永济、临猗合并为运城县,县治运城。1960年1月至1961年7月,分别析出临猗、永济县,原解县、安邑仍称运城县。
  1983年7月,经国务院批准,改运城县为运城市。
  2000年10月,经国务院批准,改运城市为盐湖区。
作者:安双通 (2010-11-11 13:59:08) 

 


分享按钮>>走过的路 将走的路——写在东氏建群五周年之际
>>【安氏论坛贴精选】本土安姓历史资料8